太陽穴暗瘡
太陽穴暗瘡的具體位置相信大眾市民對它並不陌生,即使是未有學過相關的中醫知識,不少人也知道「太陽穴」,其實即是眼角兩側,位近髮鬢之處。這個部位看起來也許不太礙眼,但太陽穴暗瘡其實有著特別的意義:常見病因多為情志壓力大,病位在肝、膽、脾、胃等臟腑,病變的機理多屬肝膽鬱熱、肝胃不和等。以下將為大家詳述:
壓力過大損傷肝膽
說到「太陽穴」便可知其與中醫經穴學有直接的連繫。太陽穴屬經外奇穴,具體定位為眉梢與外眼角之間,向外0.5寸處。但暗瘡部位來說太陽穴暗瘡不需要表現為一個精準的穴位,臨床上生於眼角兩側與髮鬢之間的頭顳部也能歸類為太陽穴暗瘡。從經穴學角度,這個部位為足少陽膽經、足陽明胃經與足少陽三焦經循行之處。而在中醫,膽與肝互為表裏,生理及病理上都互相影響,因此,如病人生活情志壓力大,長期處於焦慮、緊張,或是鬱鬱不樂的狀態,首先損害肝臟疏泄氣機之功能,繼而由肝病及膽,膽經氣血流通欠暢,鬱久生熱化火,熏灼肌膚而發為瘡瘍。
情志因素剋伐脾胃
部分精神緊張,或是心情抑鬱的病人常常見有納食欠佳,噯氣頻頻甚至口苦、吞酸的表現。中醫稱之為「木旺剋土」:五行屬性中肝屬木而脾屬土,其中脾土與胃互為表裏,就像上述肝膽一為表,一為裏的關係一樣。受情志因素影響,肝氣鬱結而氣盛,容易干犯脾胃,出現上述各項脾胃見證。而脾胃運化食物失職,食物無法轉化為正常的氣血,反而積聚於體內成為濁氣(類似現代醫學所說的毒素),壤生熱邪,循陽明胃經熏灼肌膚,形成暗瘡。
頭為陽氣所聚之處
除了情志壓力、飲食不節等生活因素,中醫還有「頭為諸陽之會」一說,意即頭面部為眾陽經所過之處,陽熱之氣盛,有餘便成火熱之邪,熏蒸頭面肌膚。所以內在肝膽脾胃的病變,亦較易循經絡行走的路線而特別地表現為太陽穴暗瘡。
中藥治療:疏肝扶脾
情志壓力是引起太陽穴暗瘡的主要因素,對此內服中藥亦有幫助。「人不消遙藥消遙」,名方消遙散正能舒肝解鬱,其中更配伍健運脾胃的茯苓、白朮、生薑等,故亦有預防肝旺剋伐脾土之患,兼治因情緒壓力而引起的食欲減少、噯腐吞酸等脾胃見證。